close

窩窩頭是中國北方莊稼人的主食,在某些貧瘠的農村沒有配菜時,便在窩窩頭底部的凹洞中灌入辣椒醬,如此連鹹菜都不用了,不但吃得飽,而且還耐飢。

 

窩窩頭的形狀像塔形,它以玉米麵為主要材料,有些還添加了栗子粉、全麥粉、、碎核桃粒等不同的材料,吃起來口感扎實,比饅頭多出一股說不上來的香味。

窩窩頭正式搬上檯面,可是源自咱們老佛爺慈禧。

當年,八國聯軍打到北京,慈禧帶著一幫皇室狼狽往西逃,一連逃了好幾天,帶出的乾糧已經吃完了。那年頭,兵荒馬亂的,到處鬧鬼子(搶匪也),慈禧嚇得也不敢停車向官府要糧,只是一個勁兒地逃。

 

快到西安了,慈禧實在餓得不行了,只好下令停車,要手下人去找吃的。手下人心想,太后吃慣了山珍海味,如今在這荒郊野嶺,到那兒去找這些東西?想到這兒,他們只是哼哼哈哈的,不見舉動。慈禧大怒,厲聲斥喝隨從太監,其中一個下人說:「老佛爺息怒,奴才不是不肯去找,可這地方前無村後無店,到哪兒去找呢?」

 

這時,慈禧突然發現不遠的地方有一群逃難的人,正在坐著吃著什麼。於是就派下人跑過去一看。只見那些逃難的人正在啃窩窩頭,那一個窩窩頭足有四、五兩重。下人即返稟報。慈禧從來沒聽說過什麼窩窩頭,也沒見過,心裏好奇,就走了過去,看見那窩窩頭黃橙橙的,啃起來似乎香甜可口。遂指著一個老頭:「這好吃嗎?」老頭回頭說:「好吃!」

慈禧聽了,感到肚裏更餓了,就說:「你能給我一個吃吃嗎?」

那老頭倒也爽快,就遞上一個。

慈禧接過,狠狠地咬了一口,感到真是太好吃了,接連幾口就把一個窩窩頭吃完了。

過了一些日子,她帶著皇帝、皇后、妃子們又耀武揚成地從西安回到北京。

 

不久她又想起吃窩窩頭的事,就下令御膳房照做窩窩頭。可是,窩窩頭送來了,她咬一口,咂巴咂巴,感到太不是滋味了,—怒之下,就殺了幾個廚工,這一下,可嚇壞了其他廚工。

 

這天,大家湊在一起出主意想辦法。有的說:「老佛爺逃難,肚子餓了,有窩窩頭,當然覺得好吃。可現在再吃窩窩頭,她能嚥得下嗎?」

這時,有位老廚工靈機一動,想出了一個主意,他說:「咱們用栗子麵加白糖做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,試試她愛不愛吃?」

 

栗子麵加白糖做出來的窩窩頭,不僅樣子像,而且味道也挺好。送給慈禧一吃,慈禧很高興,說:「我總算又吃到當年逃難時的窩窩頭,就是還不夠那麼香,那麼甜。」 

御膳房經過多次的改善,也掉了幾顆人頭之後...窩窩頭終於登上御膳料理之列。

 

不論是皇室貴族的味蕾挑剔或是貧窮農村的肚皮充飢,窩窩頭始終盡力的滿足貧富兩頭的嘴巴。

 

窩窩頭起源的歷史是不可考了,但我們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經有這個名稱,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。李光庭著《鄉言解頤》卷五,載劉寬夫《日下七事詩》,末章中說及“愛窩窩”,小注雲,“窩窩以糯米粉為之,狀如元宵粉荔,中有糖餡,蒸熟外糝自粉,上作一凹,故名窩窩。

 

田間所食則用雜糧面為之,大或至斤許,其下一窩如舊而複之。

茶館所制甚小,曰愛窩窩,相傳明世中富有嗜之者,因名御愛窩窩,今但曰愛而已”。照這樣說,愛窩窩由於御愛窩窩的縮稱,那末可見窩窩頭的名稱在明朝那時候已經有了。這也就是說,農民用玉米麵做這種食品,用這個名稱,也已經很久了。

 

天下事無獨有偶,窩窩頭的故事還有下文。北海公園有一家飯館名叫“仿膳”,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。他們的有名食品裏邊,便有一種“小窩窩頭”,據說是從前做來“供御”的,用栗子粉和入,現在則只以黃豆玉米粉加糖而已。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窩窩頭以外,還有兩種愛窩窩與小窩窩頭,留下一點歷史的痕跡。

 

“窩窩頭”極是微小的東西,但不料有這麼一段有意思的歷史,可見在有些吃食東西上如加以考究,也一定有許多事情可以發現的。

 

哈囉!各位看倌

想不到小小的點心的背後也蘊藏了不少的歷史!

我個人比較喜歡吃甜的窩窩頭!

至於鹹的也不能說不好吃啦!

可能是還沒碰過真正煮的好的店家吧!

小小的甜點背後藏著大大的歷史

有時候真的對古人的智慧感到驚奇!

也謝謝古人們造福後代

讓我們所有人能夠品嘗到這麼好吃的甜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yun_T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